湄南河(Chao Phraya River)发源于泰国北部的山涧。它一路向南,蜿蜒上千公里, 穿过曼谷,最终汇入泰国湾(Gulf of Thailand)。而与河水一同流入大海的还有它携带的大量塑料垃圾——每年大约4000吨。一路上,塑料垃圾堵塞了河道,给沿河社区和水道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了解东南亚最重要的一条河流正在经历什么,作者从湄南河的发源地出发,一路到了它的入海处。
湄南河的发源地



湄南河由上游的宾河(Ping)和难河(Nan)在泰国中部的那空沙旺(Nakhon Sawan)汇合后形成。虽然到这里湄南河河水已经走了全国一半的长度,但仍相对干净,两岸都是村庄和农场。
每年5月到10月,湄南河都会发生洪泛。洪水带来大量的水和养分,因此周围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水稻。2012年,湄南河流域约45%的土地都用于种植水稻,果园也很常见。
但即使在这些上游的农村地区,也能看到塑料的身影。农场本身就是一个间接的来源——塑料广泛用于泰国各地的农业生产活动中。



洪水把塑料带到古都
湄南河的洪水在给两岸农作物带来水和养分的同时,也把塑料带进了河流。
大城府位于那空沙旺以南,1767年以前一直是泰国的国都。这座古城地处其他两条河流与湄南河的交汇处,湄南河穿城而过,城内河道纵横交错。这里的传统生活方式与水息息相关。考虑到季节性洪水,河道沿岸的房屋都是高脚屋的样式,以便适应上涨的水位。但气候变化及其他一系列因素正在加剧降雨,严重的洪水正成为该市面临的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23岁的拉提玛蓬·帕蓬(Ratimaporn Pakorn)是大城府的一名船运司机。她家在2021年的一场强降雨后被洪水淹没。“这一片几乎每年都有洪水,但强度不一样。去年水一直到我小腿,”她回忆道。



大城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吸引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许多人会乘船游览当地著名的寺庙。拉提玛蓬就依靠这些游客谋生。
“太脏了,”拉提玛蓬指着漂在河里的塑料说。这些塑料经常缠住她的螺旋桨。她担心这个景象会影响游客对这座城市的看法。



被塑料堵塞的运河
湄南河蜿蜒南下,穿过人口稠密的泰国中部,流向现代化的首都曼谷。一路上,人们经常把它当做是来者不拒的垃圾处理场。
和大城府一样,曼谷也是从一个建在运河上的定居点发展而来。这些运河分流了湄南河的河水,形成了便利的交通路线,如今它们仍是曼谷这个特大城市的一个重要特征。1161条“空”(Khlong,泰语中对这些水道的称呼)两旁都是居民定居点,居住着超过2.35万户家庭,其中主要都是低收入家庭。这些运河很多都被塑料所堵塞。
西拉·利皮帕塔纳威特(Sira Leepipattanawit)是一位社区领导,从小就生活在曼谷艾河(Yai)边。
曼谷运河沿岸的社区大多没有通公路,因此很难获得市政服务。把垃圾直接扔到水里是一种古老的习惯。虽然现在这么做是违法的,可能会被罚款,但西拉解释说几乎不可能找出是谁扔的垃圾。房屋通常直接建在水上,居民“在没人看到的时候——比如晚上——打开窗户就能把垃圾袋扔到水里”,他说。
过去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处理家庭垃圾的方法,可过去的垃圾都是有机的。而现在,日常用品都用塑料包装——不仅在曼谷,泰国全国都这样。





周一下午的曼谷艾河,游客乘坐长尾船游览风光,孩子们在漂浮着旧人字拖和聚苯乙烯碎片的河水中游泳。尽管如此,这里的水至少相对干净。城市另一边的叻抛河(Lat Phrao)则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河水状如焦油,整个区域笼罩在令人作呕的恶臭中。
“气味都是废水和这些垃圾散发出来的,”66岁的萨姆尼扬·邦鲁(Samnieng Bonlu)说,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叻抛。这条河污染严重是出了名的。叻抛河全长31公里,沿岸生活着7000多户低收入家庭,当初开挖是为了把城市的雨水引入湄南河。


萨姆尼扬回忆说,这一片以前主要是稻田,但随着城市人口的扩张,这里成了到曼谷打工的农民工的主要落脚点。
“我看到生活方式变了,大家搬到这里,沿河的住房越来越多,塑料也用得更多,”萨姆尼扬说。
尝试清理
致力于垃圾回收的泰瑞环保公司(TerraCycle)发起了一个清理河流和水道沿岸塑料垃圾、防止其流入海洋的项目。该公司麾下的泰瑞环保全球基金会(TerraCycle Global Foundation)在2020年7月启动了叻抛河清理项目。现在,萨姆尼扬就在和这家基金会合作开展这项工作。




红树林和海洋生物
红树林生长在湄南河的最后一段,完全适应了那里河流与大海交汇处的咸水环境。在北榄府(Chao Phraya)的湄南河河口,生长在泥泞河水里的红树林被塑料覆盖,足以证明这条河承载了多少垃圾。




没有红树林盘根错节的树根拦截,垃圾就会流入泰国湾。
河流是全球海洋塑料垃圾的一个重要来源,曼谷朱拉隆功大学海洋科学系教授苏查那·差瓦尼奇(Suchana Chavanich)说。“我们估计大概有一百到两百万吨的塑料垃圾通过河流最终进入海洋,”她说。亚洲的情况尤其糟糕,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条河流”都在这里。
这对海洋生物产生了重大影响。动物不仅被垃圾缠住,还会把塑料袋等物品误认为食物。
2018年,泰国南部发现一头死去的巨头鲸,死因是吞下了80个塑料袋后无法进食。
苏查那解释说,像鲨鱼、海龟这样的动物是“控制海洋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如果它们的数量下降,因为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生态系统的健康会受到影响。”
微塑料是个大问题
湄南河到达入海口的时候,河水携带的许多塑料垃圾已经分解成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的碎片),肉眼很难看见。
研究发现,微塑料阻碍气体交换,并释放有害化学物质,从而危害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它们还能进入水生食物链,更不用说我们的身体了。“科学家发现,我们吃东西、喝水、呼吸,都有可能摄入微塑料,”苏查那说。




甚至在人类血液中也发现了微塑料。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仍是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建立因果关系也还需要时间。但已经有研究表明,食用含有微塑料的海鲜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影响。
防止塑料污染的路线图?
2019年,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Thai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发布了《塑料垃圾管理路线图(2018-2030)》(Roadmap on Plastic Waste Management (2018-2030))。计划为各机构制定了减少塑料垃圾的目标,包括提议到2022年禁止四类一次性塑料:轻质塑料袋、聚苯乙烯食物容器、塑料杯和塑料吸管。然而新冠疫情影响了这些目标的实现,并且有报道称疫情还导致塑料的使用量增加。



2021年,海洋与沿海资源部(Department of Marine and Coastal Resources)宣布与非营利组织“海洋清理”(The Ocean Cleanup)合作解决湄南河的塑料污染问题。项目包括部署一艘名为拦截者(Interceptor )的驳船收集塑料垃圾,以及通过瓶子标签、在河流沿线的桥上安装摄像头等方式监控塑料垃圾的流动。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准确测量湄南河里有多少(塑料)垃圾,”苏查那说。“希望这些数据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管理非常有用。”
虽然泰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正努力改善河流和海洋塑料垃圾管理,但苏查那强调,最佳解决方案是从一开始就防止塑料进入水道。

“塑料垃圾从河流进入海洋后…需要(长达)500到600年才能分解。所以你可以看到,塑料一旦入海,几乎就永远留在那里了,”苏查那说。
对曼谷艾河的西拉·利皮帕塔纳威特而言,“这是不仅仅是沿河社区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问题,这是一个由人类引起的、所有生命都面临的问题。”
本文由第三极网站与中国环境论坛“扭转亚洲塑料垃圾浪潮”倡议合作完成。
封面插图:Neutron T. / 第三极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