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64x64/fisheriesCreated with Sketch. 海洋

南大洋保护不应止步不前

10月召开的CCAMLR会议未能新增海洋保护区,但在规范磷虾捕捞方面取得了进展。
中文
<p>科研人员在南极天堂湾(Paradise Harbour)进行环境DNA采样。通过收集水体中漂浮的动物DNA,科研人员可以增进对于这一地区海洋生态多样性状况的了解。图片来源:© Abbie Trayler-Smith / 绿色和平</p>

科研人员在南极天堂湾(Paradise Harbour)进行环境DNA采样。通过收集水体中漂浮的动物DNA,科研人员可以增进对于这一地区海洋生态多样性状况的了解。图片来源:© Abbie Trayler-Smith / 绿色和平

南大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机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简称“CCAMLR”)第40届年会于10月底闭幕。成员国连续第五年未能就建立新的海洋保护区达成一致。海洋保护区被视为保护关键海洋生态系统不受气候变化和集中磷虾捕捞影响的最佳途径。

保护南极洲周边南大洋的理由有很多:这片海域孕育着很多南极洲特有的物种,其面积占到全球海洋面积的10%,并且是南极绕极流的发源地。这条海洋传送带可以将营养物质输送给几千英里外的鱼类。

多年来,科学家警告称南极洲是地球上变暖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其结果已经日益显现:海冰年均覆盖面积的减少严重影响到企鹅和其他极地动物的生存,而海水酸化加剧则使某些生物的甲壳不易形成。气候变暖还迫使包括磷虾——一种对于南极食物链系统至关重要的小型甲壳纲动物——在内的某些物种迁移栖息地,而我们尚不清楚这会给更广泛的生态系统带来怎样的影响。

捕捞的磷虾经过研磨加工,制成鱼油胶囊供人消费,或者被用于水产养殖、牲畜饲料以及化肥生产。过去十年中,磷虾商业捕捞显著增加。如果不能有效管理这种集中捕捞的影响,就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一连串的破坏。

成员国政府曾同意到2012年在南大洋建立由九个海洋保护区组成的网络。九年后的今天,这个网络仍然没有建成。

磷虾无论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是鲸鱼、食蟹海豹,以及阿德利企鹅、雪海燕、银灰暴风鹱(southern fulmar)等鸟类的重要猎物。虎鲸、豹纹海豹等掠食动物也以依靠磷虾维生的动物为食。磷虾还发挥着碳输送的作用,它们能够捕捉海洋表面的碳并将其输送到深海。

尽管海洋保护区的建立迟迟无法推进,但CCAMLR成员国同意将现行的磷虾保护措施再延长一年。“CM51-07”是一项旨在减轻捕捞活动对以磷虾为食的掠食动物影响的临时性措施,而CCAMLR仍在推动制定一个更长期的、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案。

海洋保护区

CCAMLR由26国政府成员组成,每年在澳大利亚霍巴特(Hobart)举行会议,基于共识制定政策。该组织表现出保护南极地区的明确意愿。2009年,CCAMLR在南奥克尼群岛(South Orkney Islands)的南大陆架区域建立了一片海洋保护区,后又于2016年建立了罗斯海(Ross Sea)海洋保护区。这个覆盖206万平方公里海域的保护区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保护区。

绝大多数海洋科学家都认为,建立大型海洋保护区网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至关重要。在2011年通过的框架下,CCAMLR成员国政府曾同意到2012年在南大洋建立由九个海洋保护区组成的网络。九年后的今天,这个网络仍然没有建成。

[chinadialogue_image]
Antarctica_MPAs_Chinese_map[/chinadialogue_image]

今年10月会议上的三个议案如果得到CCAMLR采纳,将是朝着保护南大洋很多独特生态系统之间的连通性迈出的重大一步,从而使海洋生物得以在保护区之间迁徙、繁育和觅食。这对于实现基于科学的全球海洋保护目标将是重大贡献。

第一项议案提出的南极洲东部海洋保护区将保护97万平方公里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的海域。沿岸流在这里与规模更大的南极绕极流交汇,为这一海域富饶的生态系统提供支持。

另一项提案中提出在偏远、冰盖覆盖的威德尔海(Weddell Sea)建立一个超过2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保护区,以保护南极鹱等海洋鸟类,多个海豹和鲸类物种,以及玻璃海绵、海蛇尾、食骨蠕虫等底栖生物。

[chinadialogue_image]

Southern Giant Petrel in the Antarctic
南极洲半月岛上的一只巨鹱。如果威德尔海保护区提案得以通过,那么这个新设的海洋保护区便可以有效地为海鸟以及多种海豹和鲸类提供庇护。图像来源:© Paul Hilton / 绿色和平

[/chinadialogue_image]

第三项议案提出在南极半岛建立海洋保护区。这里是虎鲸、座头鲸、海狗、食蟹海豹等生物的栖息地以及上百万对阿德利企鹅、帽带企鹅和巴布亚企鹅的巢居地。可是,那里却与磷虾商业捕捞作业区域有所重合。

上述提议建立的三个海洋保护区总面积达380万平方公里,不仅可以保护南极洲独有物种的觅食和繁育区,更可为实现到2030年保护全球30%海洋面积的目标做出重大贡献。

今年我们所见的情况是,尽管有难以辩驳的科学证据以及全球数百万人的动员,都难以推动在南极洲东部、南极半岛以及威德尔海建立海洋保护区。作为开创先河的政府间生态保护机构,CCAMLR可以也必须做出更多,否则它将成为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后进生”。

好消息是,支持建立南极洲东部和威德尔海海洋保护区的联合倡议国数量显著增加——26个CCAMLR成员国中已经有18个以联合发起方的身份签署了倡议,韩国、印度和乌克兰是最新加入的三个国家。重要的是,所有成员在会上都表示同意探讨在2022年10月第41届年会前就海洋保护区问题召开闭会期间会议(intersessional meeting)的可能性。

尽管第40届CCAMLR年会未能设立新的海洋保护区,但年会前成员国家之间的高层接触等迹象表明,事情正在取得进展。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CCAMLR会议期间举行了会谈;第40届CCAMLR年会之后随即召开的二十国集团罗马会议公报也明确肯定了保护南大洋的重要性。现在,CCAMLR必须将语言转化为行动,争取在2022年成功设立新的海洋保护区。

翻译: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