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潜水高手在珠江三角洲的浑浊海水中保护当地的珊瑚和鱼类,李婧写道。
中文
<p>潜水员重新栽种珊瑚碎片。图片来源:<a href="https://www.weibo.com/5945394212/GvW8pxWKQ?type=comment#_rnd1538652016444">Dive for Love</a></p>

潜水员重新栽种珊瑚碎片。图片来源:Dive for Love

每隔一段时间,水肺潜水爱好者邓凌姿就会驱车50多公里,从深圳市中心到大鹏湾潜水,那里的水极其浑浊,能见度大多不超过3米。

这里的情况和东南亚截然不同。东南亚有着清澈的海水,水里满是各种珊瑚鱼,邓凌姿正是在东南亚旅行时被那里的海吸引,才爱上了潜水。

但和当地一个民间组织—潜爱(Dive for Love)的其他志愿者一样,邓凌姿认为修复被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排放的污染所危害的珊瑚礁是有意义的事情。

类似“潜爱”这样的潜水项目共有两个,目标都是通过提高公众对工业污染、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的认识,保护珠三角沿岸海域的海洋生物。
“潜爱”进行珊瑚保育的过程经历了一番摸索,并不断寻找最好的珊瑚礁修复之道。

在黑暗中窒息

珊瑚依靠名为黄藻的共生藻类获得氧气和必要的养分。这种生长在珊瑚中的藻类需要阳光才能存活,所以温暖清澈、阳光能够穿透的水域是它们的理想生境。

深圳的条件恰恰相反:2017年,官方监测发现其53.3%海域的水质都低于国家四类标准,不可做任何用途。该市西部海域的污染情况尤其严重,高度污染的珠江就在那里汇入中国南海。

尽管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制造园区一直致力于发展高端制造业,但该地区的河流仍受到严重污染,39%的水域被评为“不适合人类接触”。

“潜爱”开展工作的海域——深圳东郊的大鹏湾则是一个例外。那里工业发展有限,因此水质被评为“良”。

但过度捕捞和珊瑚打捞已经造成海底荒漠化,海底珊瑚覆盖率从30年前的76%降至2017年的36%。

丢弃在海中的渔网和游客乱扔的垃圾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破坏。
[chinadialogue_image]

大鹏湾沙滩。
大鹏湾沙滩。摄影:李婧

[/chinadialogue_image]

冒险尝试

每次潜水前都需仔细准备,并有人在水面上提供支持,以免水下团队因能见度较差而遭遇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

2012年团队借鉴其他地方的有效方法,开始在固定在海床的金属结构上种植新的珊瑚。

但因为金属框架遇到台风容易松动,破坏海床,这种方法已经弃用。团队目前正在试验用更软、更轻的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这种结构可以随着海浪移动,最终还能回收。

他们也不再种植新的珊瑚,而是去保护从现有的珊瑚礁上掉下来的碎片。

“潜爱”联合会秘书长夏嘉祥解释说,团队对自己在短短几年就种植了5603盆珊瑚的成就“非常乐观”,但台风过后其中仅43%存活下来的事实又让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方法。

邓凌姿和她的队员正在对70多个重新栽种的珊瑚碎片进行拍照记录,以监测新方法的成效。最初的结果看起来很有希望:超过90%的碎片依然活着。

公众支持

“潜爱”也在努力教育公众,让当地民众参与保护珊瑚。

“我们第一次来大鹏的时候,当地人对我们的动机抱有很大的怀疑,甚至认为我们是来抢他们土地的,”夏嘉祥说。

夏嘉祥决定首先邀请当地人为志愿者讲解海洋的知识,这一举动帮助在环保主义者和渔业社区之间建立起了信任。

“他们很快就明白,保护珊瑚礁也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一些人甚至成了我们的‘珊瑚观察员’——帮忙警告那些可能对我们修复的珊瑚礁造成破坏的人,让他们离开,”夏嘉祥说。

一位渔民告诉夏嘉祥,可以利用海参分泌的粘液帮助被珊瑚划伤的伤口愈合。“我很惊讶,斐济群岛上的原住民也有一模一样的做法,”夏嘉祥说。“然后我意识到,我们正在迅速失去这种独特的智慧。”

潜水爱好者在“潜爱”接受下水前的培训。
潜水爱好者在大鹏潜爱接受下水前的培训。摄影:李婧

教育下一代

在这一发现的启发下,当地小学开设了一项寓教于乐的课程,把当地的民间知识与鱼类、珊瑚和保育相关的科学基础知识结合起来,成了当地学校的一个热门课程。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全球19%的珊瑚礁已经死亡,另有35%将在未来20到40年内消失,大大削弱了珊瑚礁在物种支持(包括全球25%的鱼类在内的100万种物种的生存要依赖珊瑚礁)和防止海岸侵蚀方面发挥的作用。

过度捕捞和珊瑚打捞已经造成海底荒漠化。

夏嘉祥知道,在全球变暖、全球珊瑚礁迅速消失的背景下,他们尝试修复珊瑚的努力的真正影响可能非常有限,但他说我们必须在“还有能力的时候”,把“欠的债还给”自然。

海洋调查

“潜爱”并非唯一一家致力于珊瑚礁保护的组织。这个夏天,非政府保育组织布鲁姆协会(BLOOM Association)招募的潜水员每个周末都忙着为香港的鱼类种群建立目录。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决策者将来制定环境影响评估建立基线,并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开始这个项目,是因为我们意识到香港的物种名录和对海洋珊瑚鱼的研究很少,很分散,而且都过时了,”布鲁姆协会海洋项目主管斯坦·谢伊说。

大型国际环境组织保育人员、志愿者艾伦·杜博士说“把多年的数据放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数据库,提供宝贵的参考,但“很少有研究机构会花时间和资源做这类研究,还是那些花里胡哨的研究项目比较容易拉到资金。这就是为什么布鲁姆的工作非常重要的原因。”

大鹏湾海底的活珊瑚。摄影:李婧
大鹏湾海底的活珊瑚。摄影:李婧

香港的人均海鲜消费量位居亚洲第二,是全球平均水平的3倍多。布鲁姆协会想让香港居民意识到海洋生物的美丽和生态价值。

调查员团队由60名志愿者组成,其中包括一些一流的水下摄影师、海洋生物学家和潜水爱好者。自2014年以来,他们在50个地点记录了近400种物种。

对于那些没有研究过海洋生物的人来说,这是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他们必须记住超过400种鱼类,以便在水下、甚至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能够识别它们。稀有物种必须拍照,这又是对调查员水下技能的一大考验。

他们已经记录了大约10种香港官方记录中没有的新物种,团队中的研究人员还将这些发现发表在了经同行评议的期刊上。

挑战

中国现在拥有全球增长最快的水肺潜水市场。根据世界领先的专业潜水教练协会PADI估计,中国拥有约30万名潜水员。

猎鱼越来越受欢迎,潜水员会在脸书上分享信息:“看到他们收获的照片,我感到心碎——有些物种真的非常稀有,”布鲁姆项目官员凯瑟琳·霍说。

夏嘉祥希望能说服这些新的潜水员,把他们的热情用到珊瑚保护上。“他们亲眼见过珊瑚的美,能把这一信息传达给更多不会潜水的人。”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