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64x64/fisheriesCreated with Sketch. 海洋

南极海域是否将迎来新的保护举措?

即将于本月召开的一场关键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会议上,各国将讨论扩大南大洋保护范围和磷虾捕捞监管问题。
中文
<p>南极洲埃雷拉海峡的两条座头鲸。各国将在本月就扩大南大洋保护范围和管理该地区的磷虾捕捞进行投票。图片来源: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p>

南极洲埃雷拉海峡的两条座头鲸。各国将在本月就扩大南大洋保护范围和管理该地区的磷虾捕捞进行投票。图片来源:Abbie Trayler-Smith / Greenpeace

25个国家和欧盟将于10月18日至25日举行线下和线上混合会议,就扩大南大洋保护范围和如何管理该地区的磷虾捕捞进行投票。

该地区的渔业活动由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CCAMLR)监管。2002年,该委员会同意创建一个海洋保护区网络,以顺应联合国保护全球10%的海洋面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009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成员国迈出了第一步,同意在南极洲南奥克尼群岛(South Orkney Islands)以南建立一片9.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保护区。2016年,该委员会通过磋商成功达成协议,在南极洲以南的罗斯海建立全球最大的“海洋公园”,面积达155万平方公里。(与永久性海洋保护区不同的是,罗斯海海洋公园在35年后需重新就其状态进行磋商。)

观察家和海洋专家们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借助即将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所营造的良好势头。尽管如此,他们承认国家间的分歧,尤其是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不同意见,可能会让全体成员国之间的共识难以达成。

“生物多样性和气候是地球面临的两大危机,而有一个同时能够在这两方面采取具体行动的地方那就是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我们必须在这里表明我们是认真的,”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南极和南大洋工作主管安德里亚·卡瓦纳 (Andrea Kavanagh) 说。“但线上线下混合会议的形式增加了做出最终决策的难度。”

有待讨论的提案

共有三个海洋保护区提案有待讨论。第一个是将沿东南极洲的三大片海洋和海床保护起来。这片区域有着丰富的珊瑚资源,并且为企鹅提供了充沛的食物。尽管该提案已被连续讨论了9年,但专家们认为,它最有可能取得进展。

[chinadialogue_image]Antarctica_MPAs_Chinese_map[/chinadialogue_image]

另一项提案是在南极州以北的威德尔海新建一个18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保护区。这个提案是欧盟在2018年提出的,随后得到了其他国家的支持。如果建成,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三个是2017年由阿根廷和智利提出的在南极半岛西边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提案。这片区域特别容易受到旅游、渔业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南极洲多达四分之三的磷虾也分布于此。

在1991年签署的禁止在南极洲采矿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的周年纪念日上,美国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John Kerry)表示,他希望国际外交已足够成熟,从而在今年建立新的海洋保护区。“如果我们能得到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他补充说。

中俄两国一直对创建新的海洋保护区犹豫不决,要求看到可靠的科学数据才能同意。澳大利亚麦格理法学院(Macquarie Law School)刘能冶教授表示,最高级别强有力的外交努力可能会改变这种情况,罗斯海保护区的建立就是这样。

Underwater photograph of wild Antarctic krill Euphausia superba in Antarctica
推荐阅读: 南极磷虾:小生物背后的大产业和海洋生态足迹

南大洋保护组织“南极洲2020”(Antarctica2020)的联席负责人日内维耶∙彭斯(Geneviève Pons)对此表示赞同,并补充说,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的26个成员国中有18个已正式同意支持三项海洋保护区提案中的至少一项。有这样的成绩还要感谢民间团体为鼓励“最高级别”对话而付出的努力。

南极洲的南大洋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10%。那里有着世界上部分最脆弱、也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那里生活着数百万计的企鹅、海鸟、鱼类、海豹、鲸鱼、以及磷虾这些该地区的关键种,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专家们一致认为,海洋保护区是提供这种保护的最佳方式。以上三项提案无法取得进展,可能会对南极洲的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考虑到《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要到2048年后才得到审查

其他关键的讨论议程

南极磷虾也在今年会议的议程上。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的主要磷虾保护措施,即CM 51-07,将于今年到期,接下来该怎么做将由成员国决定。它们要么通过一项新的措施,要么对现有措施进行续期,要么允许不受管制的捕捞。

磷虾构成了南极食物网的基础,维持着企鹅、海豹和蓝鲸等掠食性物种的生存。这种甲壳类动物还能通过摄食能够捕集碳的藻类,并将自身含碳废物丢弃到海底,从而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作用。

集中捕捞磷虾仍然是南大洋的一个严重问题。这种做法减少了当地掠食性物种可取食的磷虾数量。目前,已经为南大洋不同的分区专门设置了捕捞限制。如今,主要的磷虾捕捞国是挪威、中国和韩国。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澳大利亚分部南极项目经理艾米莉·格里伊(Emily Grilly)认为,CM 51-07可能会续期,因为目前还没有就新的保护措施达成任何共识。“磷虾捕捞量每年都在增长,若不加以监管,问题将会很严重。渔业作业区已经与掠食性物种活动区域有了重叠,影响了其食物供给,”她补充道。

翻译:BAIHUI